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POTS]: 紀錄片的「他」史

[POTS]
破週報 POTS Weekly ..The Voice of Generation Next..
紀錄片的「他」史
Nov 22nd 2012, 09:19

文/蘇盈如

書名: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 作者:臺北市紀錄片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策劃,林木材/著 出版:遠流 2012 / 10

當金馬執委聞天祥從台灣電影切入讚揚紀錄片能量,工會蔡崇隆回頭憂慮紀錄者對土地的關切是否還在,以及經驗傳承的消逝。兩方山頭各自切入,帶出作者林木材「找回台灣紀錄片在電影史中應有位置」的野心。作者費心描繪對於六年級中堅導演來說,「紀錄」在生命歷程中的意義。當中導演的初出作品、對創作具影響力的人物單位,絕對是重要細節史料。然而,作者對於紀錄片導演的定位,似乎由書背引用短行便可概括。書寫紀錄片,卻不藉由影評角度,泛寫各紀錄片的代表價值、產業分析與市場反應,讓電影圈內外開始產生觀看、評判與討論紀錄片的能力視角。點出「導演」的創作掙扎,卻不見製作團隊與歷史外庶民投入的身影。而所謂群像,僅見全景、南藝、陳映真,越核心或要素身兼越多的人,容易被選入書寫。對於紀錄片的熱情同時存在於受訪者與作者身上,令人心驚的是,作者彷彿全知觀點在背後串起邏輯通暢的微型人物傳記,與充滿斷裂的現實生活之間,使讀者對脈絡充滿疑慮,難以分辨到底何者是受訪者、何者是作者觀點。或許台灣紀錄片太浩瀚,仍可鼓勵從這本景框內,「他」的歷史(HIStory),開始認識。

閱讀全文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