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盈如
「在大洋上的海洋生物都只是過客,豐富生態仍在海岸的部分。平均來說很難得可以看見生物。鯨魚、海豚偶爾經過,經常看到海鳥。一天碰到一種魚就很讓人興奮。」,參與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區調查工作的廖敏惠說。1997年美國摩爾船長隨著漂流而過的垃圾在無風帶區域徘徊,那是個從夏威夷東北方到美國加州外海1000英里的地方。回來後,摩爾船長成立艾爾加利塔海洋研究基金會(Algalita Marine Research Foundation,AMRF),並且每隔一段時間展開東側或西側北太平洋垃圾渦流區的檢測、資料收集。除了基本船務、研究人員,其他曾經自費參與的包括韓國電視台攝影師、美澳非政府組織工作者跟中小學老師。攝影師克里斯.喬登在中途島上拍攝到肚子裡充滿打火機、瓶蓋、牙刷的信天翁幼鳥屍體,這對曾在荒野保護協會、黑潮海洋基金會工作,組織志工籌辦國際淨灘日的敏惠,並不是一個危言聳聽的都市傳奇。在對於海洋的喜愛跟好像垃圾永遠撿不完的工作困頓裡面,敏惠隨著AMRF,踏上21天、從夏威夷往北到達高壓區抵達溫哥華的航程。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