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盈如
在309廢核遊行的照片上,最頻繁出現的生物就是小孩。然而我們目前所面對的未來,就是由那些憂慮台灣經濟發展、恐懼貧困、堅定信仰下一代幸福的大人,所創造出來的世界。所以,記者懷疑任何一個世代有能力去擔心未來、甚至替未來做準備。此次全台超過20萬人次(各種說法的最高值)的遊行現場,令媒體、立委、政府不得不面對,也使一般人有機會思考、介入能源政策。然而,自主參與的群眾是恐懼核電廠所帶來的災害而訴求廢核,抑或絕對反對核能發電並無能判斷。如果核電完全安全,是不是就可以矇著眼接受它繼續運轉,或者用另外一種方式,以風力、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來取代?如果以遊行人數,或在警力淨空道路的維持之下,以此來評判政府口中的「公民力量」,這不僅是一個太低的,也是令人憂慮的標準。《破報》做了好幾期反核報導,2006年〈No Nude vs. No Nuke〉寧裸不核行動藝術、2009年〈一粒沙、一粒沙,加在一起變一座山〉貢寮反核無奈現況、2010年〈向努客先生的那根燃料棒說NO!〉核四圍場行動、2011年〈1911cc的重量?〉430向日葵廢核遊行、〈核災後三個月:全球串聯反核 vs. 台灣立院擁核〉福島核災後全球反核浪潮、2012年〈分裂的島嶼〉311告別核電遊行與〈0.29G的震撼〉核二廠螺栓斷裂。這一次,想要談所有人都知道的,燃料棒的故事。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