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富丞(複島小組藝術家之一)
「......你感到歡愉,並非由於城市的七大奇觀,或七十個奇觀,
而是在於它回答的你的問題。或者是它問你一個問題,強迫你回答......。」 ——卡諾維爾,《看不見的城市》
【不便之真相:新環境主義藝術在旗津】展覽給了我不同面向的思考。從對旗津的刻板印象到親身下田調及走訪旗津各角落時,發現旗津根本就是大高雄的縮影。由福建移民來台的捕魚人家在旗津開墾,到因為捕烏魚而興起漁業,後來因為漁獲的萎縮導致漁船過剩興起的拆船業,加上處理二戰之後的報廢軍艦,拆下來的廢鐵送往工廠去加工煉鋼,這就是中鋼為何會設立在高雄的原因之一,因此高雄的歷史脈絡與經濟發展都與旗津緊緊相扣,而旗津卻沒有一個文化館可以介紹屬於它自己的故事。人們因為時間殘酷將它遺忘與邊緣化,認定它只是附屬於高雄的一座小島。身為藝術參與者之一,我們將田調所調查到的事實,例如旗津國小少棒是全台的第一支少棒隊,曾經打贏日本小學校;旗津是全台灣有著第一所公校、基督教堂,西醫診所之地,是台灣接觸「西化」的開端;旗津的海岸線已經退縮200公尺,因海水侵蝕導致電石渣的曝光,而電石渣則是台塑遺留給旗津最惡之禮;外籍配偶佔旗津區全區的1.64﹪,佔全市第一;汙水處理廠為何會蓋在旗津完全是因為當初旗津沒有任何一位議員;這一切都是田調後所得知的震撼訊息,而我們希望將這些資料內化成作品,呈現不同面貌的旗津。
閱讀全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